Hi, 寰球人才网欢迎您! 免费注册

上海人才新政打响“抢人大战”,江苏该怎么应对?

发布时间:2019-02-20
今年3月,上海在全市人才工作大会上推出重磅人才新政《上海市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作为地缘上的紧邻和区域一体化的重要伙伴,上海的人才新政对于江苏势必产生重要的影响。今天,观潮君约请省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研究员丁宏,从本次上海人才政策的主要特点入手,分析其对江苏人才工作产生的可能性影响。

丁宏认为,上海人才新政是在争创全球科创中心和卓越全球城市以及近年来全国一二线城市展开“抢人大战”的背景下出台的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卓越的全球城市,是新时期上海确立的城市新定位和新愿景。要达成此目标,人才无疑是关键。上海本次新政明确人才是上海的最核心资源、最宝贵资源和战略资源,把抓人才视为上海构筑战略优势、打造战略品牌和实现战略目标的第一选择和最优路径,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将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要中心工作。同时,上海人才新政也是在近年来国内一二线城市开展“抢人大战”的背景下出台的,除上海的《行动方案》外,北京出台了《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深圳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武汉、成都、西安等城市都出台了类似政策,纷纷开辟人才“绿色通道”,加大吸引优质人才落户的政策力度。

上海人才新政是在原有的人才“20条”“30条”等普适性政策基础上,旨在吸引“关键少数”形成国际人才高峰的针对性政策举措。上海现有人才总量470万人,居全国前列;其中两院院士178人,占全国13%;国家千人1145人,占全国14%;已经形成全国领先的人才高地,但与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相比,还未形成足以支撑的人才高峰。本次《行动方案》是在上海2015年出台的人才“20条”和2016年出台的人才“30条”等“普适性”政策基础上,瞄准“关键少数”,着力在上海有基础有优势的领域,努力吸引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科学家、大企业家、大艺术家,集聚造就若干能够走在全国前头、走在世界前列的“宗师泰斗”,从而提升上海的科技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上海人才新政重在用人体制机制的大尺度突破,推进以“放权松绑”为核心的流程创新、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不同于一般城市人才政策的“给钱给物”,上海《行动方案》更加侧重于用人体制机制上的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针对原来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障碍,坚持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对标国际标准和通行规则,在高峰人才遴选、人才评价、人才激励、财务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程度的突破,如提出可为高峰人才创设“不受行政级别、事业编制、岗位设置、工资总额限制”的新型“四无机构”;在当前科研人员反映最突出、最强烈的财务报销问题,提出建立国际通行的新型财务管理机制,财务报销实现从事前备案向事后监管转变,从而避免了突破性政策被操作性细节架空的现象,进一步激活人才创造活力。

上海人才新政强调人才服务的精准导向,从细微处入手系统解决高峰人才的各项需求,整体提升人才政策的呈现度和人才的感受度满意度。上海《行动方案》坚持突出“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的服务导向,按照“以政策高峰构建人才高峰,以个性化突破解决个案性问题”的路径,建立“一事一授权”的实施机制,按需配置支持资源,系统解决高峰人才的个性化具体化需求。建立便捷高效的高峰人才服务专窗,为高峰人才及其团队提供“精准、精细、精品”的一对一服务,甘当人才服务的“店小二”,打造具有全球集聚力的创新创业综合生态系统。

就上海人才新政对江苏的可能性影响,丁宏分析指出——

短期效应方面,放大人才政策势差,进一步加大上海对江苏人才尤其是顶尖人才的吸引力。苏沪属地缘上的紧邻,上海加大对高峰人才的吸引力度,首当其冲被影响的就是江苏。根据BOSS直聘发布的2017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榜单,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前三,江苏排行最高的南京、苏州仅分列第9、第13位,落后于杭州、广州、成都、西安、武汉等同等级城市,人才工作形势不容乐观。而近年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江苏顶尖大学的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直接导致相关院校在新一轮国家学科评估中的失利,上海等地的人才新政在短期内将进一步加大江苏高端人才流失的趋势。

中期效应方面,刺激江苏出台应对性的人才政策,从而有利于江苏更加完善适应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从上海人才新政所聚焦的行业顶级精英、创新及高科技人才、海外人才等引才群体来看,与江苏实现“两聚一高”和“六个高质量发展”所急需的人才结构是基本一致的,江苏如不能及时应对,将在新一轮人才竞争中更加处于劣势。而江苏“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人才品牌经过20年的发展,原有的优势逐渐丧失,激励效应有所减弱,亟需得到大幅度改革创新及提档升级,进一步突出高端引领,以打造与“六个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格局。

长期效应方面,在全面深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苏沪将持续加强互动和融通,共同打造吸引国际高端人才集聚的世界级城市群。从人才发展的规律来看,必须有着由“分散—集聚—扩散”的过程,最终达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动态均衡状态。根据BOSS直聘的2018年一季度数据,上海在吸引人才流入的同时向周边城市进行输出,其中流向地前三位的分别为杭州(18.9%)、苏州(10.1%)和南京(7.8%)。在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向全面深化的关键阶段,江苏和上海必然将发挥各自的优势特色,持续加强区域协同,实现对高端人才、创新产业、金融投资等全球要素配置的共赢共享,共同建设好全球领先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上海在人才工作上先行一步,江苏怎么办?丁宏指出,当下,须借鉴上海人才新政,推动江苏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首先,坚持高端引领,聚焦关键领域,以更加开放的政策实现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紧紧围绕江苏“两聚一高”和“六个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探索人才工作地方立法,加快出台在“333”“双创”等基础上大幅度提档升级、瞄准世界前沿、对标国际规则的省级人才政策,聚焦江苏有特色优势、有希望突破的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更大力气引进使用世界最顶尖人才,更大范围汇聚曾在江苏学习工作生活过的标志性人才,形成引领示范效应,努力实现以人才竞争优势增强我省核心竞争力,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

其次,突出市场导向,深化改革创新,构建更具灵活性的人才遴选、使用和评价体系。树立“人才为王、使用为本”的理念,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升级需求导向,制定我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利用大数据和云服务动态调整和定期发布紧缺人才目录,加强人才需求预测预警。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完善人才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以市场化社会化方式为主导认定江苏“高精尖缺”人才,促进人才资源有效流动和合理布局。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遴选和评价机制,探索实行业内专家举荐制度,加快实施以外部同行评价为主、用人单位自评为辅的人才中长期考核制度,逐步完善具有全球视野、时代特征、江苏特色的人才政策创新体系。

再次,强化激励作用,支持成果转化,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支持政策。持续加大省财政对人才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目前各部门人才资助计划的统筹力度,大幅度提升引进使用高端人才的资金支持上限,缩小跟北上广深等地的差距。适当延长人才经费的支持时限,建议参照上海以6年为一周期进行核定和考核,为高端人才提供稳定持续长期的经费保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增值,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促进中心,为高端人才提供专利申请、授权、维权、运营转化等方面的专业化定制服务。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现金奖励给予税收优惠的相关政策,切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速。设立省人才创新创业产业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项目,实现对人才创新创业的精准金融支持,培育出更多的“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

此外,积极放权松绑,探索成果购买,建设更有吸引力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对接国际先进理念和通行规则,逐步建立适应我省实际的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针对当前束缚人才发展的突出性障碍,加快关键领域改革,为人才放权松绑。探索科研成果购买制度,实现从过程管理向结果管理转变,尊重智力劳动报偿,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建立新型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从事前备案向事后监管转变,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探索人才项目投入效果评估机制,逐步推行以奖代补、跟奖跟补,实现奖励与贡献实绩挂钩。进一步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建设开放包容、运行高效、更有吸引力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

最后,优化服务保障,实施安居工程,营造更加精致有温度的人才发展成长环境。建立健全人才荣誉和专家联系制度,为顶尖人才、高端人才、青年优秀人才等不同层级的人才颁发证书及建立档案,在落户、工商注册、子女入学、医疗服务、个税优惠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便利,精准系统地解决人才的各项需求。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通过住房补贴、共有产权房、公积金贷款优惠、人才公寓等方式,妥善解决各类人才安居需求。建设高水平人才服务平台,加强各领域、各层次人才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加大传帮带力度,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高层次人才梯队成长机制。建立便捷高效的人才服务体系,塑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打响“苏式服务”品牌,营造更加精致有温度的人才发展成长环境。

全国咨询热线 021 6531 0803

关注公众号

联系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定路335号 联系电话:021-55666889 ICP证:沪ICP备18038596号-1

Copyright @ 2013-2014 上海晋才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上海摩彼

个人登录 企业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